服务热线:13988889999

站内公告:

宁波一医院产科关闭引热议:生育开云全站率下降 产科“寒冬”已到?

你的位置: 首页 > 景点新闻 > 新闻中心

宁波一医院产科关闭引热议:生育开云全站率下降 产科“寒冬”已到?

2023-09-30 08:12:29  点击量:

  近日,网传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的产科即将关科,有来自该科室的医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视频予以证实。消息一经曝出就引发热议。

  网友表示因为“生孩子的适龄产妇变少了、国家整体出生率太低了”、“也有可能是不孕不育增多”、“以后肯定会有更多的医院产科关闭”等等,众说纷纭。

  据笔者在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官网查询到,该医院关于停止孕产妇诊疗业务的通知于9月15日下发,通知称因鄞州区学科建设需要,鄞州区第二医院定于2023年9月18日起不再开展孕产妇诊疗业务。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之处,敬请谅解!

  官网资料显示,鄞州区第二医院是由鄞州区委区政府投资兴建的大型公立三级综合医院,于2006年9月正式开诊,坚持“公益性”服务始终是办院宗旨。鄞州区第二医院紧邻鄞州区委区政府东边,环境优美,绿树成荫。1号楼是门诊部,设计规模为日门诊量5000人次,就诊便利。医院学科建设全面,综合实力较强,多个学科已跻身省、市、区各级重点学科行列。学科特色鲜明,形成了以器官为基础的多学科联动的诊疗模式,患者获益良多,成绩斐然。全院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5人;主任职称90余名,副主任职称230余名;博士学位11人,硕士学位240余人;入选省、市、区各级各类人才项目60余名,初步形成名医辈出,公益惠民,深受患者信赖的学科、人才建设的大好局面。

  据贵州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微博视频号报道,9月25日,记者从该院工作人员处获悉关闭科室的消息属实。一位鄞州二院产科工作人员在网络发布告别视频,表示产科虽然关了仍会在其他科室为患者服务。9月26日,鄞州二院工作人员表示,产科9月18日已经关闭了不开了,是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关闭的,科室医生部分分流到妇科,其余分配到其他医院。

  其实早在今年5月份,同省域内的温州市苍南县中医院就已暂停产科助产服务,通告称根据医院学科发展规划,经研究决定,即日起开始暂停产科助产服务(产科门诊照常开放),需要分娩的孕产妇请到其他医院就诊,具体恢复开诊时间另行通知,妇科及其他医疗业务正常开展。对您就诊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生孩子的人在变少,那医院里的产科又怎么样了?产科比以往更少了几声啼哭。据媒体报道,今年春节过后,各科室的手术量和门诊量都逐渐回升甚至激增,但上升的暖风似乎并未吹进产科,新生儿数量仍在持续减少。

  “原来全国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量最多是2000多万,后来降到1000多万,开放生育之后最多的时候也回升到1400-1500万,现在连1000万都不到了,在一妇婴,我们前些年最多的时候,年分娩量是接近3.4万,现在分娩量大概是年2.5万,少了近1万。”对于产科接诊量变化,上海一妇婴的前院长向界面新闻记者描述。

  不产科从业者都有类似的感受,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当下,大城市的产科已经从曾经的“一床难求”到“资源没那么稀缺”,“从前是问加床,现在是问单间”;而在小城市,“县城的下滑已经很明显,我的接触感受是下降了一半以上还不止”,“医疗机构普遍下滑10%-20%或者更多”。

  在这样描述的背后,“产科寒冬”似乎在悄然到来。而除了分娩量在下滑、产床在等待啼哭之外,分娩群体中二胎、三胎比例增大,高龄孕产妇出现,复杂妊娠情况增多,都构成了产科艰难的现状。于是,产科一面顶着规模收缩下的经营压力,一面要持续扛起安全生产的大旗,生存之弦进一步拉紧。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显示,2022年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亿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自然增长率为-0.60‰。

  这是1950年以来,国内年出生人口数量首次跌破1000万。并且,国内的新生人口数量连年下降已是持续了6年的事实。自2016年达到1786万之后,国内几乎是每年少生200万。2022年更是仅有2016的50%左右,近乎“腰斩”。

  浙江地区某妇产科医院分管产科业务的管理人员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县城的分娩量下滑已经很明显,从我接触几个分娩单位来看是下降了一半以上还不止”。他介绍,在浙江地区内,已经存在地区一年只有500-1000个分娩量的情况;但在以往,同样是该地区,一年内出生人口就超过2000人。

  对基层医院来说,分娩量是产科主要的营收手段。当建档更方便、向上转诊更容易、产妇向更高等级的医院流动,寒冬里的基层医院受到了更大的冲击。

  可以看出,在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存在显著的医疗水平差异,产科自然也在这个体系之中。而在长期形成的“要去大医院”观念引导下,产科寒冬当前的状态为:基层“先寒”、三级暂收“渔利”。当然,这是在经济条件较为发达的地区。

  有受访人员也多认为,即使是三级医院,整体来看下滑的趋势也是存在的,并且是从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开始就出现的,“只有在部分二胎到全面二胎之间的那段时间,分娩量快速起来过,2016年新增人口达到新世纪峰值,那一年1786万个孩子在中国降生,后来就是往下走了”,“前两年,很多产科医生忙抗疫去了,所以大家感受还不强烈,这会又因为刚阳过不敢怀孕,所以一下子空了,但产科业务的变化早就开始了,从前是问会不会睡走廊,现在是问有没有单间”。

  据丁香园报道描述,生育高峰那几年,匆忙和紧张是产科的主旋律。连轴转上下手术台,病人生完孩子也没见到医生、在电梯门口和病例讨论教室加床、危重孕妇跑遍全市都找不到医院收等现象时有发生。而这几年,不少二胎妈妈们都感叹床位的宽裕。单人间可能还略抢手,但双人间基本都能住上,三人及以上的病房更是不用排队,常常有空床。

  医院产科的变化代表着生育率下降,同时我国的生育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高龄、再生育产妇比例明显增加。

  有调查数据显示,全国适龄人口初婚年龄不断推迟,女性平均初婚年龄 26.3 岁,初育年龄推迟至 27.2 岁。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持续走低,2021 年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 1.64 个,低于往年。

  据丁香园采访河北省某医院医生苏丽娜,通过她观察到,产妇中一胎的比例明显减少。以前科室里可能一半都是初产妇,现在大部分都是来生二胎、三胎的。35岁是女性生育能力的一个分水岭,女性的生育能力在最佳年龄过后会逐渐下滑,医学上也称为折棍现象。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司长宋莉、四川大学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朱军教授团队 2022 年在柳叶刀发表了《中国女性生殖、孕产妇、新生儿、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特邀重大报告》。报告中指出,1990 年,中国约有 9% 的夫妇被诊断为不孕(指一年以上无保护性行为中仍不能怀孕),86 项全国生殖健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不孕患病率从 2007 年的 11.9% 上升到 2010 年的 15.5%。

  门诊统计的数据显示,寻求辅助生殖技术帮助的女性平均年龄在逐渐增加,最开始大概是30岁出头,现在慢慢朝35岁靠拢了。

  当然了,生育率和生育结构的变化反过来印证年轻女性生育意愿降低,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目前受到社会和经济条件、人们观念等多重影响,现阶段我国育龄妇女规模下滑趋势明显。

  一名90后未生育女性表示,“产假延长至1年,100%报销产后康复费用,提供五居室保障性住房,规范保姆管理,立法明确女性不得因生育遭到职场歧视”,在满足这些条件后,她才会考虑生育一孩或多孩。

  那么提高生育率需要哪些配套措施?官方曾强调,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专家表示,鼓励生育的政策要落到实处的话,还是应该发展经济,只有民众收入与国家经济发展同步,生活压力下降,才会让更多人有生育意愿。

  (资料来源于贵州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百姓关注、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官网、界面新闻、丁香园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开云全站

首页 |开云全站简介 |客房展示 |景点新闻 |路线推荐 |农家院 |特色美食 |活动专题 |在线留言 |联系开云全站

13988889999

Copyright © 2012-2023 开云·全站(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 版权所有

地址:河北省开云·全站(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电话:0898-88889999手机:13988889999

ICP备案编号:冀ICP备18018031号-2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